神经

缺血性卒中/TIA合并阵发性房颤的诊断

作者:徐安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来源: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日期:2015-06-30
导读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5专题报道 徐安定教授介绍,国外报道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AF)的比例约20%。而中国大陆卒中合并AF报道远较国外报道低,我国2010年发表的横断面PRESS-China研究数据显示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的比例为4.8%(108/2267);十一五期间中国卒中数据库(CNSR)基于医院的多中心大型临床登记资料显示卒中合并房颤的比例为11.34%。上述国内外数据对比结果提示,大

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5专题报道(CSA&TISC2015)

        徐安定教授介绍,国外报道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AF)的比例约20%。而中国大陆卒中合并AF报道远较国外报道低,我国2010年发表的横断面PRESS-China研究数据显示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的比例为4.8%(108/2267);十一五期间中国卒中数据库(CNSR)基于医院的多中心大型临床登记资料显示卒中合并房颤的比例为11.34%。上述国内外数据对比结果提示,大陆卒中合并房颤的人群可能存在大量漏诊,其中阵发性房颤(pAF)的诊断欠缺具体数据,推测其漏诊可能是我国心源性卒中低诊断现状的重要因素。徐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缺血性卒中/TIA病人合并pAF被严重低估,且未得到有效干预!

        鉴于此现状,在以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TISC大会主席、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为首的国内一大批专家的倡导下,2014年我国神经内科专家共同出台了《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筛查及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共识指出AF(包括阵发性AF)是缺血性卒中/TIA的重要病因。应重视对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AF筛查,以使患者得到规范的二级预防措施(I级推荐,A级证据)。

        徐安定教授认为,加强或提高对缺血性卒中心源性病因的诊断,特别是合并阵发性房颤的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强调临床医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全面积极寻找心源性脑栓塞证据的意义。在技术层面,加强规范化管理:具体包括仔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脑结构影像学寻找心源性脑栓塞初步证据。徐教授呼吁广大临床医生利用多种方法提高缺血性卒中合并AF的诊断水平,从思想上到技术上高度配合,共同做好缺血性卒中/TIA病人合并pAF的筛查与防治,一起改善国内隐匿性/心源性卒中诊治现状!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